1 發呆課
想像你正就讀一所寄宿學校。這是一所沒有「專職教師」的學校(就算有,你也遇不到),所有教員除了授課,還必須負責大大小小的雜務。因此,教員們常常上課上到一半,就被一通電話叫出去,久久才回來。更有甚者,當學生們依規定時間集合在教室裡,卻發現無人可以授課(或無人有意願授課),只得聽從指示,坐在各自的摺疊椅上,有時一坐就是整個上午——期間依舊按照表定時間「下課」休息,吸菸飲食上廁所,上課了,就回來繼續坐著。坐著就是坐著,沒人說你可以聊天,你只好看書,沒書的人只能發呆。書看得倦了,也只好發呆;發呆發到睏了,不小心就歪頭睡去。時間在這種節骨眼,往往走得特別慢。
如果你可以接受這樣的課程安排,恭喜你,在新訓中心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難過。這裡的軍官士官人數似乎總是無法滿足編制要求,人力時常吃緊,因此很多時候只能放人發呆。先別急著說你喜歡發呆:喜愛發呆、擅長發呆如我,也承受不了太多的發呆課。最主要的原因是,軍用摺疊椅實在很為難人體,尤其長官又不准我們豎起椅背。無處可倚靠,又必須長時間彎曲膝蓋,雙足抵地,身體各部位的不適可想而知。那些痠麻疼痛不斷侵入你的意識,將你從白日夢境裡拖出,提醒你這現實是如此無聊。
不僅是發呆課,軍營生活的各種孔洞裡,充滿了強迫你發呆的時刻,因為許許多多的時刻都需要你安靜地等待。借用某位朋友的用語,在那些必須等待的空隙裡,每個人都得像是一個個土塊,整齊排列在陽光下,彼此間隔分明,不得相互沾黏,不可輕舉妄動。土塊們都要在一起,一個都不能少,但是每個土塊都只能在自己的裡面,最多就是隨著陽光的曝曬,讓表面悄悄地裂開。
管理一群土塊應該很容易吧,這也許就是軍官士官們理想中的工作。然而,要讓人成為土塊,說不定比用泥巴造人更難,如果他們面對的是一群會在無聊裡坐立難安、永遠想要講點什麼話的役男。真是辛苦大家了。
2
我可能是全連(或許全營)最不容易感到無聊的人吧。或許是因為我很享受跟自己說話(無聲地,在自己裡面)。無論是將感官所及的聲色光影氣味描述出來、針對某個問題自我辯難,抑或是單純對自己背誦先前讀過的東西,都是很耗時的過程。我應該有當一個好土塊的天賦。
想要偏執地說:在這個時代,無法好好發呆的人,內在其實是貧乏的。他必須持續尋求外物的強烈刺激,才能不自陷於無聊之中。
然則,究竟什麼是無聊呢?無聊的時候,再來想想這個問題吧。
3 軍歌
對我來說,中華民國國軍的軍歌普遍都滿好聽的。比較喜歡的是〈我有一支槍〉、〈勇士進行曲〉、〈夜襲〉等。
柏拉圖在《理想國》中寫道,城邦必須好好教育將來要成為軍人、統治者的年輕人,確保他們的身體和靈魂都健康地發展。音樂是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。那麼,要讓孩子們聽什麼音樂呢?柏拉圖挑三揀四,到最後似乎只有軍樂符合他的標準。如果要教軍歌,中華民國的軍歌應該是不錯的選擇。只是,真的要慎選教學者,比方說敝連上的士官們真的都不行。
4
工作,散步,向壞人致敬,微笑和不朽。
為生存而生存,為看雲而看雲,厚著臉皮占地球的一部分……
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裏;
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,
沒人知道的雪橇停在那裏。
—— 瘂弦,〈深淵〉